张小凡提示您:看后求收藏(第156章:对决,圣堂荣光,张小凡,400中文网),接着再看更方便。
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/畅读/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,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。
第二天一早
双方又排列出了大量的军队,他们在在昨天的战场之上准备又一次的厮杀,两边都调整了自己的队伍配置,魔多加大了强兽人与半兽人的合作,狼骑兵略微减少,而人族则加了对农兵的使用,昨天的战斗农兵在某种层度上证明了自己。
“呜~呜~呜~”
战斗的号角再一次的吹响,双方的军队在那号角下又一次的排列在一起,两个巨大的方阵开始慢慢的靠弄。
昨天的战斗因为格外的突然,所以双方纠缠在了一起,但是现在有了准备,昨天的混战将不会出现,战阵直接的对决,将在这一刻体现出来。
古代战争,实际上不管是西方式的那种人海混在一起的混战,还是东方式的将领单挑大军围观,都是极少极少出现的,就比如说昨天的混战,那是在一方追击,一方突然出现,双方又都没有后退的意思,再加之士气可用,才出现的局面。
如果以上条件任何一个不符合,都不会出现大混战,古代战争东西方实际上都是一样的,东方讲究的叫做阵法,西方的叫做兵种搭配。
不过统和起来收,最常见的打法就一个,那就是步兵扎堆守在中间,弓弩手有能力的就攻击,没能力的就等机会,但真正决定战争力量的,却是骑兵的对决。
每当一方出现僵持,比如说双方的步兵方阵都冲不过去,或者奈何不了对方式,骑兵就会成为决定性的力量,不管是冲击防御薄弱的侧翼,还是绕后冲锋,骑兵都将改变整个战场的战况。
而且甚至有着步兵全程围观,双方骑兵大战,一方失败后,直接全军撤退的案例,因为对于失去骑兵的一方而言,他们已经失去了战场的主动性,没有了战场主动性,他们也就不用谈什么交锋了。
步兵大队相当于一个决斗的人的身体,而骑兵,则是那个人手上拿着的武器。
此时的第二天交锋,有了充足准备的双方,将在这里上演一次真正能够堪称艺术的战争,而不是昨天那种大规模有着明确分工的械斗。
“命令,左翼先前慢步进军五十米,骑兵落后半步掩护,再将弓弩手集中到左翼,准备攻击!”
李伯特今天率先开始做出动作,先出手的人拥有更多的主动权,李伯特并没有给卡卡尔先手的机会。
得到了李伯特命令的左翼开始缓慢的前行,他们的速度其实很慢,因为他们要竭尽全力的保持着阵型的完整,而在他们的侧后方,一群骑兵集结在一起,缓慢的吊在身后,为他们掩护着后方与侧翼,防止敌人的骑兵攻击。
而大量的弓弩手则是不在乎阵型的向着右翼跑去,他们有着浅显的额保护,所以并需要在乎阵型,速度才是他们应该考虑的事情。
人族军队的左翼开始先前凸起,如同一个巨人挥出的左拳。
左翼的行动丝毫没有影响到中间与右翼,他们依然保持着既定的阵型,观看着左边的情况,古代战争经常会出现某一个区域血战连连,但是另一边却悠闲的观看的局面,一窝蜂的战斗实际上并不合理。
这一点在中国古代就时常出现,古中国的战争发展史虽然也西方的无法相提并论,但是也可以说是相差不远,就从周开始说起。
东周春秋时代,各个诸侯的实力发展得差不多了,已经有足够的经济实力和人力参与到战争中了,并且有些脑瓜子灵活的家伙开始发现打架也要讲策略了,中国正儿八经的战争才算开始从打群架走向打仗。
跟谁打呢?肯定不能跟周天子打。你要是打周天子,你就是造反,要遭到其他诸侯国的围殴,结局就是一部活生生的《悲惨世界》,只能挑单个诸侯国来打。
打之前,你要派秘书先写一封公告,主要内容如下:某年某月某日,你丫在参拜天子的时候放了一个屁,放完了不但不道歉还偷笑,这是对天子的极不尊重,连我这样的老好人都看不下去了,所以我要讨伐你!
这封公告要表达的中心思想有三个:
1、你不对;
、我帮周天子出气是正义之师;
、其他诸侯国你们听好了,谁帮他谁就是反对周天子(这个帽子扣得很大)。
然后双方约定时间,选一个开阔地准备打仗了!
这里有两个问题:一是万一约定时间到了一方不出现咋整。这个问题不太容易发生,因为那时候的人对“信义”看得比什么都重,可以打不过,但是绝不可能丢面子,否则今后在江湖上就混不下去了,要遭到全人类的唾弃。而且那时候没有这么复杂的移民政策,一旦国君丢脸了,有正义感的国民就会搬到其他国家去,国力就会大大削弱。
第二个问题就是,为什么要选择开阔地。因为那时候没有骑兵,打仗主要靠战车(步车结合,跟现在的坦克战法差不太多)。如果没有开阔地,这个仗就不用打了,因为战车根本去不了。
战车的配置一般是三个人,一个人拿着弓箭负责远距离狙杀,一个人拿着长戈负责近距离搏杀和清除障碍,一个人负责当驾驶员。驾驶员身上只有一把短剑,一般情况下不需要他亲自动手杀敌,轮到他动手的时候,战车基本上已经被干翻了,他的短剑除了自杀之外没有别的大用处。
车兵一般都是训练有素的士兵,但是步兵的素质就堪忧了,一般由农民或者奴隶组成,他们克敌制胜的方式还是最古老的传统——打群架。
打仗之前双方列好阵势,但是不是某些人说的一字平面展开,因为这样的阵型没有厚度很难发挥协同作战的优势。所以当时排的是方阵,而且不能太密集,车与车之间要留下足够的间隙。
这个间隙的作用就是双方冲锋的时候,让对方的战车通过的。为什么要给对方的战车留间隙呢?双方的战车以高速冲向对手,然后车上的士兵用戈戳人或者砍人或者砸车,一个冲锋之后,双方掉转车头摆好方阵继续冲锋,直到某一方认怂为止。
如果不留间隙,这就不是打仗了,是对撞,谁都舍不得——战车很值钱的好伐!
打仗的时候,首席指挥官是不用上战场的,他的作用就是站在一杆特别的大旗子下面,麾或者纛,除了判断战场形势之外,目的只有一个:“兄弟们,哥哥我在这里,哥哥没跑,哥哥始终跟你们在一起!当然,谁特么怕死,哥哥也看在眼里哦!”
那时候没有无线电没有信号弹,所以指挥方向的是旗子,指哪儿打哪儿;发布命令的是乐器,击鼓进兵,鸣锣收兵。
然后就是车兵打车兵,步兵打步兵。为什么会形成这样的约定俗成呢?首先是步兵不愿意打车兵,就好比现在的步兵不愿意跟坦克装甲车对干一样,明显干不过;其次是车兵也不愿意打步兵,因为我打你的步兵你打我的步兵,到最后步兵死完了还是车兵打车兵,白白消耗兵力而已。
当然,一旦战车被干翻了,那就另当别论,步兵冲上来捡软柿子也不是不可以。
一旦某一方打输了,那肯定就是跑,跑到战车去不了的地方就丢下战车跑。一般这种情况,赢家都不会继续追下去(战车去不了,没办法追,现在坦克兵也不愿意下车跟对方的步兵肉搏),战车冲过去堵住逃跑的路,步兵负责抓俘虏和抢战利品。
一场战斗就这么圆满地结束了,然后大家回到谈判桌上,该赔钱赔钱,该割地割地。
那么有没有首席指挥官亲自上阵冲锋的呢?那是肯定有的,但是绝对不是小说里面写的那样出来单挑,最多不过是带头冲击对手而已。
这种情况,一般都是为了鼓舞士气用,你要真指望他勇冠三军七进七出杀掉对方几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